1991年12月26日,蘇聯宣布解體,曾經的大國蘇聯分裂成了15個國家,莫斯科升起了俄羅斯的新國旗從這一刻開始,蘇聯從世界地圖上消失了,徹底成為了歷史。
但正當蘇聯國內一片混亂的時候,人們卻遺忘了一件事情,在遙遠的外太空,還有兩位蘇聯的宇航員正在執行他們的航天任務,他們對于蘇聯解體這件事情全然不知,在登上航天飛船之前,他們還是蘇聯公民,但此時此刻,還在天上航行的他們瞬間變成了無國籍人士。
飛向宇宙
這兩位倒霉的航天員是克里卡列夫和沃爾科夫,關于沃爾科夫的資料很少很少,人們比較熟知的是關于克里卡列夫的故事。
克里卡列夫1958年出生于蘇聯的列寧格勒。他出生的時候,蘇聯還處在黃金時期,工業蓬勃發展,航天技術也從幻想變成現實,那個時候美蘇爭霸,兩個大國之間不死不休的競爭也無形中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地面上的戰爭很快已經滿足不了兩個大國的需求,他們都把目光不約而同地放到了更加廣闊的宇宙之中,當時有人預測,第三次世界大戰也許就是人們所幻想的星球大戰。
盡管宇宙之間的戰爭聽起來還很遙遠,但是有遠見的國家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
加加林
很快,無數的航空飛船被兩個大國送上了太空,美國率先實現了載人登月計劃,這讓蘇聯感到焦慮,當然蘇聯也沒有輸,宇航員加加林成為了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人,當時兩個大國奇招頻出,絕對不能讓對方壓自己一頭。
后世有很多人猜測,美國所謂的宇宙計劃是對蘇聯的欺騙,他們可能只是想通過這種無休止的競爭來消耗蘇聯國內的資源,但不管怎么樣,蘇聯當時的航天技術發展到了一種非??植赖牡夭?,不斷的有宇航員被送上太空執行任務。
克里卡列夫在這樣一種環境中長大,心中自然也對宇宙生出了向往。在蘇聯,成為宇航員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克里卡列夫的家庭算是比較富裕的階層,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學校的教授,所以他從小比別的孩子得到了更好的教育資源,他開始一步步的實現自己的目標。
中學畢業之后,克里卡列夫考入了列寧格勒機械學院,從這里畢業之后,他順利地成為了蘇聯航空部門的工作人員,當時克里卡列夫工作的主要方向是在地面負責航空飛船的對接和信息輸入。
當然,克里卡列夫并不滿足于僅僅在地面工作,他內心始終想要征服宇宙,這是他由始至終的英雄夢想。
1985年,一個機會送到他面前,蘇聯為了接下來的空間站項目開始招募宇航員,克里卡列夫立刻充滿激動的報名,因為他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遠超旁人,所以他順利入選成為了宇航員預備役。
這下克里卡列夫成為了半個軍人,可以說他很適合這項工作,他性格堅韌,機智勇敢,頭腦冷靜,這一切都為他成為一個宇航員打下了基礎,當然克里卡列夫這個時候還不會想到,他所擁有的這些品格不僅幫助他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宇航員,也在后來的太空冒險中,幫他死里逃生活到了最后。
那個時候年輕的克里卡列夫并不能夠預料未來發生的事情,對于國內的政治局面,他了解得不算很深,雖然蘇聯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但畢竟擺在人們眼前的還是一派強大的局面,誰又能想到如此強大的蘇聯將來會分裂成15個國家呢?
克里卡列夫當時能看到的便是蓬勃發展起來的航天技術,并且他從長官那里得知,新的空間站正在投入使用,如果他能夠通過考核,他將成為第一個進入宇宙為空間站測算數據的人。
對于心懷夢想的克里卡列夫而言,他必須要拿到這個機會,他拼命的練習,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并且不斷的去研究那些枯燥的數據,他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1988年11月26日,克里卡列夫得到了第一次進入太空的機會,他乘坐宇宙飛船來到了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
當時這個空間站還在建設之中,克里卡列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空間站安裝新的模板,為地面提供數據,并且在空間站進行上百項試驗。
這一次他在太空待了一百多天,這一百多天對于克里卡列夫而言是終生難忘的回憶,他在茫茫太空之中,和滿天星斗為伴,這樣的經歷萬中無一。
實驗進行得非常順利,所以在預定時期內,克里卡列夫和同伴順利返航,回來之后,克里卡列夫得到了蘇聯國內大力表彰,并且他的技術受到了上層的認可,上層認為他可以繼續進入宇宙執行任務。
克里卡列夫也在期待著自己的第二次宇宙之旅,不過他偶爾會擔心,因為國內的形勢越來越亂,波羅的海三國鬧著要獨立,克里卡列夫即便再不敏感,也不至于對外界的形勢變化毫無察覺。
不過當時他想,即便國內發生動亂,應該也不會耽誤建設空間站的事情,他完全沒想到事情后來會演變得那么嚴重。
1991年5月,克里卡列夫再次得到上級的命令,他可以進行第二次太空航行了。
已經有過一次航天經驗的克里卡列夫是人們所信任的宇航員,人們相信,如果能夠接連兩次完成宇宙飛行任務,他將和宇宙第一人加加林一起,名垂青史。
然而克里卡列夫沒想到,自己這一次航行的確是永載史冊,不過是以一種自己并不想要的方式。
1991年5月18日,克里卡列夫再一次駕駛宇宙飛船來到了和平號空間站,任務和上一次相同:測算數據,進行太空實驗。
這次預定的實驗時間是五個月,也就是說在10月份左右他們就會被允許返回,這五個月的時間并不是隨隨便便規定的,在此前的訓練中,專家得出數據,認為五個月是宇航員能夠承受的極限,如果超越這個時間段,就會產生人類不可預知的危險。
當然理論上來講,飛行員可以在宇宙中待更長的時間,但是沒有人會拿人命去冒險。
消失的祖國
1991年8月17日,在另一名宇航員隊友的陪同下,克里卡列夫在宇宙飛船的船艙內度過了自己33歲的生日,雖然這次生日沒有生日蛋糕,只有幾袋速食食品,但克里卡列夫內心仍然充滿喜悅。
他想,自己可能是第一個在宇宙空間站里慶祝生日的宇航員,他還想,回去之后自己應當把這次過生日的經歷記錄下來,20年之后,依然有人會記得有一個叫做克里卡列夫的飛行員是在外太空度過生日的。
然而這一天成為了克里卡列夫在太空中最后一次快樂的回憶,過完生日不久,地面上幾位工作人員在和他們交談的時候告訴他們,蘇聯國內不斷發生騷動,也許不久之后真的會有國家脫離蘇聯這個大家庭。
克里卡列夫為此深感憂慮,他想,如果蘇聯國內因為有國家鬧獨立而發生動亂的話,那很有可能影響他們這些在外太空工作的宇航員。
不過當時克里卡列夫所能想到的最嚴重的后果也不過就是提前被上級召回,卻沒有想到自己會被滯留在外太空中,被人遺忘。
這一年的9月6日,波羅的海三國宣布獨立,克里卡列夫從地面人員那里得知了消息,雖然內心已經有了準備,但他依然感到難過,他曾經親眼見證著蘇聯輝煌,但是他漸漸長大之后,蘇聯這個曾經強大的國家卻如同老人一樣一天一天的衰弱下去。
作為一個深愛著蘇聯的公民,他不忍心看著這一切發生,而他也能夠預感到,隨著波羅的海三國獨立,會有更多的國家尋求獨立。
有一次內心憂慮的克里卡列夫在空間站里漂浮著,用對講機對地面的工作人員詢問:“有一天,我們的蘇聯會不會消失呢?”
對面的工作人員沒有告訴他答案,當時的政治情況已經很不好了,人們雖不愿意承認,卻不得不面對現實,做好蘇聯消失的準備。
時間很快來到了10月份,按照規定他們此時應該要返回了,可是他們并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對于遠在太空的克里卡列夫而言,他對于政治的接收沒有地面上的人那么靈敏,他通過有限的廣播和與地面的交談來獲知消息,同時他也在內心不斷的思索,如果真的出現意外,自己該怎么辦?難道自己要死在這里嗎?
12月中旬,克里卡列夫再一次從地面人員那里得知消息,蘇聯解體已經成為了不可逆轉的事實,眾多即將獨立的國家已經在莫斯科簽訂協議,解體之后,莫斯科將不再是蘇聯的首都,而是俄羅斯的首都,他們也不再是蘇聯人。
克里卡列夫對同伴沃爾科夫說:“我真不敢想象他們真的要解體,如果蘇聯不在了,我們的航天工業怎么辦?”
沃爾科夫說:“他們肯定不會放棄的,那是我們的心血?!?/p>
克里卡列夫卻悲觀地說:“他們只想著分裂,分裂之后他們就把這些昂貴的空間站,宇宙飛船賣給別的國家,我確定他們會這么做?!?/p>
眼看一個強國從輝煌走向落寞再走向消失,沒有人比克里卡列夫心里更難過,而且他還是一個航天工作者,他看著蘇聯航天工業一天天的強大起來,看著眼前的和平號空間站初具規模,但他能想到,當蘇聯解體之后,這里的一切都會不復存在。
克里卡列夫并不能做什么,他無法返航,只能等著蘇聯解體之后,某一個新的國家將他們接回去,他唯一能做的是服從職責,等待命令。但是他們好像被遺忘了,并沒有人前來接他們。
地面上俄羅斯等國家為了蘇聯的遺產爭的天翻地覆,他們忙著劃分領土,簽署協議,卻忘記在太空之中還有兩位宇航員在等著回家,克里卡列夫和沃爾科夫千辛萬苦才聯系上了地面,希望俄羅斯能夠派人將他們接回去,可是俄羅斯那個時候焦頭爛額,無暇顧及。
而且最糟糕的是,蘇聯剛剛解體,俄羅斯壓根就沒有上太空的經費,想要籌集經費上天又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克里卡列夫質問之后,地面的回答是,請他再堅持一個月。
這個回答讓克里卡列夫目瞪口呆,這根本就不是他想堅持就能堅持的,空間站內的糧食,水源,空氣儲備還能不能堅持到那個時候都是未知數。
而且,長期在太空生活不僅僅是資源匱乏的問題,更糟糕的是可能會造成宇航員遭受到外太空某些不明物質的輻射,使他們的身體產生變異,說不定等一個月之后,他和沃爾科夫已經變成太空怪物了。
無奈之下,沃爾科夫只好決定動用和平號空間站內的返回艙,這是當時修建空間站的時候準備的緊急措施,如果地面真的無力將宇航員接回去的話,返回艙可以幫助他們返回地球。
但是在即將踏上返回艙的時候,克里卡列夫忽然又想到另一個問題,自己如果走了,空間站的一切將陷入崩潰,沒有人維護。
顯然,短時間內俄羅斯沒有辦法派人上天來接管空間站的一切工作,自己走了不要緊,可如果空間站系統崩壞,造成的嚴重后果不是人類可以估量的,看著眼前這個由自己一手打造的空間站,克里卡列夫的內心百般糾結,這是蘇聯最后的遺產之一,真的要放任不管嗎?
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克里卡列夫做了一個令人詫異的決定,他讓自己的同伴沃爾科夫帶著空間站的一部分資料返回地球,而他則決定繼續在外太空漂流,直到俄羅斯派專業人員前來接他返航并接管空間站的一切。
不管最后誰接手這個空間站,他都必須要等到空間站下一任主人前來才能放心地離去,這可能是他對于自己深愛的蘇聯的最后一點交代。
于是沃爾科夫獨自乘坐著返回艙返航,當時這個行動也要冒著風險,因為地面上的幾個國家在簽訂協議的時候,出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條約,那就是宇航員返航的時候只能落在自己國家的土地上,然而此刻返航的沃爾科夫是一個無國籍人士,不管落在哪里,都屬于非法。
幸而當時沃爾科夫的情況實在過于特殊,所以他落地的時候也沒有人去糾結這個問題。沃爾科夫回到俄羅斯境內之后,通報了克里卡列夫在空間站的情況。
對俄羅斯而言,克里卡列夫愿意留在空間站的確值得慶幸,畢竟有人維護空間站,就意味著再過一段時間,他們還有機會把空間站賣出去,找個賣家接手,給財政空虛的俄羅斯換一筆錢,只不過,克里卡列夫安全卻很難得到保障。
盡管俄羅斯也想要盡快把這位留在宇宙中的宇航員接回來,但沒錢什么事情也辦不成,他們只能讓克里卡列夫繼續在太空中忍受幾個月,克里卡列夫這一待就是十個月,比他預定的任務時間足足翻了一倍。
最后的光榮
在此期間,俄羅斯曾通過地面詢問克里卡列夫有什么需求,他們可以暫時通過小型飛行器給他送上去一些物資??死锟蟹騽t問地面能否給他想辦法送上來一些蜂蜜,面包之類的食物,讓他不至于在最后的幾天內餓死。
然而當時俄羅斯的財政已經匱乏到了連送幾罐蜂蜜都有些勉強,最后克里卡列夫在地面送來的飛行器中只看到了幾箱檸檬。
當然,即便這些檸檬也已經是很珍貴的物資了,克里卡列夫靠著空間站內有限的生存資料撐過了一天又一天,他依然和以前一樣忠實執行著屬于自己的任務,繼續在空間站內做實驗,地面上已經沒有任務傳來,于是他只能靠自己的記憶來維護空間站的數據。
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宇航員在一個人的情況下孤單地在宇宙中待這么長的時間,并且活著回到地球,但是克里卡列夫做到了,他的心中始終有信念在支撐著他,那或許是對于已經消失的蘇聯的一點執念。
克里卡列夫那時還不知道,他在地面上得到了一個稱號——“最后的蘇聯人”。當一個個蘇聯公民改換了自己的國籍,成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或白俄羅斯人的時候,遠在空間站的克里卡列夫依然會在資料箱中翻看自己的宇航員證件,證件上清清楚楚的寫著,他是一位來自蘇聯的宇航員。
盡管這個身份在蘇聯解體之后已經不重要了,但克里卡列夫依然為這個身份感到驕傲。
幾個月之后,終于有一個令他高興的消息傳來,他可以回去了,空間站有了新的主人,德國用2400萬美元購買了空間站的使用權,從此之后,空間站屬于德國,在德國的宇航員前來交接之前,克里卡列夫鄭重的收起了空間站中的蘇聯國旗,與空間站做了最后的道別。
1992年3月25日,在太空中飄了311天的克里卡列夫終于返回地球,踏出太空艙的那一刻,人們看到這個宇航員依然穿著蘇聯的宇航員制服,袖子上印著蘇聯的國旗。
走出艙門的一瞬間,克里卡列夫覺得自己體力不支,重重倒在地上,長期的太空生活讓他肌肉萎縮,健康惡化,現場去迎接他的人后來對記者形容,當時的克里卡列夫像一團濕透了的面團,完全沒有力氣。
劫后余生的克里卡列夫用虛弱的力氣問:“我在蘇聯的哪片土地降落呢?”
對方回答他:“現在已經沒有蘇聯,你腳下的土地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p>
克里卡列夫又問:“我的家鄉列寧格勒現在變成了什么樣子?”
對方又回答:“你的家鄉列寧格勒,現在叫做圣彼得堡?!?/p>
克里卡列夫后來不無辛酸地調侃說:“我繞地球軌道飛行了5000次,我自己國家的領土縮小了500多萬平方公里?!?/p>
他成為了一個俄羅斯人,他的宇航員證件,身份證還有許許多多的證明上都不再有“蘇維?!边@三個字,最后一個蘇聯人,也消失了。
而且正如克里卡列夫在宇宙中的猜測,等他回來之后,人們已經不再重視航天工程,從前宇航員是一份人人向往的職業,但當他回來之后,形勢發生了改變,人們認為與其去當宇航員,不如去經商,或者到美國、歐洲生活。
隨著蘇聯解體,科研人員的身份也變得不再值錢,過去,科學家是蘇聯最受尊重的職業,但當蘇聯解體之后,人們不再需要科研人員,大量的科研人員出走,被美國和歐洲要走,也有不少人到了中國去。
克里卡列夫不愿意離開自己祖國的土地,盡管它已經不叫蘇聯,但克里卡列夫依然是這里不可分割的一份子。
他還是做著宇航員的工作,他的月薪降到了600盧布,而同年一個公交車司機一個月的薪水是1200盧布。
但他還是非常固執地留在宇航員這個崗位上,兩年之后,他以俄羅斯飛行員的身份再次執行航天任務,登上太空。人們很難想象,一個人在經歷了那樣瀕臨死亡的體驗之后依然愿意上太空冒險,但對于克里卡列夫而言,征服太空是他一生都不會放棄的事業。
他終于還是如自己少年時所盼望的那樣,成為了一個被歷史銘記的偉大宇航員,盡管他心中所熱愛的蘇聯已經不在,但是他作為蘇聯宇航員在太空中留下的榮耀永遠不會被人忘記。
晚年有人問克里卡列夫:“當您成為太空中最后一個蘇聯人的時候,您的心里在想什么?”
年邁的克里卡列夫說:“抱歉,我已經不記得了?!?/p>
那些傳奇,隨著蘇聯的消失,永遠成為了令人心碎的遙遠歷史。
責任編輯:Rex_30